肖赞看着刑部官员们每日登门请教《礼运大同篇》,心中颇感意外。这些官员们各个一脸虔诚,拿着书卷,就疑难之处向他请教,言语中满是对他才学的钦佩。肖赞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,心中却不免疑惑,这《礼运大同篇》虽蕴含着美好的社会理想,但与刑部日常所处理的案件似乎并无直接关联。
元子攸实在太想肖赞了。
这日,元子攸前来找他,一进门就见满屋的官员。肖赞笑着起身相迎,元子攸却有些醋意地哼了一声。官员们见状,纷纷告退。肖赞似也意识到了这些天的反常。
待众人离开,元子攸拉着肖赞坐下,“你瞧,都是因你让他们背这文章,才这般热闹。”肖赞莞尔又道,“殿下整治刑部,他们肯学便也是好事。”
元子攸看着肖赞,眼中满是欣赏,“你这法子确实妙,如今刑部上下风气都好了许多。”
肖赞谦虚道:“不过是些前人的经验之谈,能有些用处便好。”
元子攸凑近了些,打趣道:“我瞧着那些官员看你的眼神,满是敬佩,莫不是都要把你当成活神仙了。”肖赞被他的话逗笑。
阁内檀香袅袅。元子攸临窗而立,手中茶盏氤氲着热气,目光却落在阶前抽芽的柳树上。"肖赞,下月便是科考,你主考的吏部考功司,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。"
肖赞手指却不自觉摩挲着腰间玉佩。"为国抡才,当以德行为先,才干为基。"
元子攸转过身,茶盏在案上轻轻一顿,"那些世家子弟的荐书,你只当废纸烧了,万不可让宵小之辈混入朝堂。"
他目光灼灼,扫过肖赞微颤的袍角,"尤…尤其是刑部,近来多有陈年旧案翻出,可见吏治松弛。此番刑部主事的人选,你亲自考核——不仅要看策论,更要查他经手的旧案卷宗,断案是否公允,量刑是否得当。"
肖赞心头一凛,刑部素来是烫手山芋,元子攸此刻将这差事交给他,既是信任,亦是考验。他深吸一口气道"明白。定当亲自阅卷,逐一审核履历,必要时亲设策问,绝不让奸猾之徒蒙混过关。"
元子攸浅笑"记住,朝廷纲纪,便在这些考卷与卷宗的字里行间。"说罢转身负手,望着窗外纷飞的柳絮。
肖赞顺着元子攸的目光看向窗外,柳絮如雪,飘飞在春日的微风里。他心中万分感慨,这看似美好的春光下,而朝堂却暗藏着诸多隐患。
元子攸缓缓道“这一次定要在此次科举中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人才。”
元子攸收回目光,看向肖赞,“此次意义重大,你虽有才华,但也要小心行事,莫要被人钻了空子。”
肖赞郑重地点头,“我定会小心谨慎。”
元子攸走到肖赞身边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我相信你。”那温热的手掌,让肖赞心中一暖。
接下来的日子,肖赞全身心投入到科举的筹备中。他仔细研究每一份考题,认真制定考核标准。而元子攸也时常过来,与他一起探讨选拔人才的方法。两人在这忙碌的时光里,感情也愈发深厚。
终于,会试的日子来临。
严格的入场检查,搜身,隔离与监察,外场正在准备搜身检查时,元子攸带着准备好的考生画像及外貌特征图与身高等资料前来。
元子攸将资料递给肖赞,认真道:“有了这些,能更好防止有人冒名顶替。”
肖赞感激地看了他一眼,“你想得周到。”说罢便开始组织人员对照资料进行检查。
会试考场外,气氛紧张而严肃。考生们排着队,依次接受检查。
突然,一名考生神色慌张,引起了肖赞的注意。
肖赞走上前,正要询问,元子攸也快步赶来。
那考生见两人逼近,竟想转身逃跑,却被侍卫们迅速制服。一番搜查后,竟从他身上搜出了作弊的纸条。
肖赞眉头紧皱,心中愤怒不已。
元子攸冷冷道:“竟敢在如此重要的考试中作弊,定要严惩。”
肖赞微微点头,当即将该考生押下。那两名侍卫正架着个青衫考生往外拖。那考生挣扎不得,发髻散乱如枯草,嘶哑着嗓子哭喊:"放开我!我寒窗苦读十几年啊——"
声浪撞在朱红梁柱上,颤得廊下铜铃叮当响。肖赞听此心中猛地一紧,只见那考生被按在丹墀下,仍兀自扭动着哭喊:"十年灯火!我阿母还在村口等着捷报——"
肖彻的目光掠过考生磨得发亮的袖口,那里补着块洗得发白的青布。心中不忍。
那考生恍惚间似见自己立于寒风中,兄长将唯一的棉袍让给他,哑声道:"三弟,莫负了爹娘挖药换来的笔墨钱。"
元子攸看到肖赞不忍的神情,又对后面的考生沉声道:"舞弊者,按律处置。"
此事一出,其他考生都不敢再有侥幸心理,乖乖配合检查。经过严格筛查,考场秩序井然,顺利开考。
肖赞和元子攸站在考场外,望着那紧闭的大门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