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世 第八章:暗流再涌
大晋击退北狄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全国,百姓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。街头巷尾,人们纷纷谈论着顾一野将军的英勇和大晋军队的威武。茶馆里,说书先生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:“话说那顾将军,骑着高头大马,手持长枪,在敌阵中左冲右突,如入无人之境……”台下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和喝彩。
顾一野回朝后,皇宫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。金碧辉煌的大殿内,灯火通明,大臣们纷纷向顾一野敬酒,表达着对他的敬意和祝贺。皇上也龙颜大悦,赏赐了顾一野诸多珍宝和良田。
“顾将军,此次你又立下赫赫战功,实乃我大晋之福。”皇上端起酒杯,微笑着说道。
顾一野连忙起身,单膝跪地:“陛下过奖了,这都是陛下的洪福齐天,以及将士们的奋勇杀敌,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。”
宴会结束后,顾一野回到家中,却没有丝毫的放松。他深知,北狄虽退,但边境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,而且朝堂内外依然暗流涌动。他坐在书房中,对着军事地图沉思,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加强边境防御。
与此同时,杨震也在宫中彻夜未眠。他坐在书桌前,翻阅着各地呈来的奏折,思考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之策。他深知,战争虽胜,但大晋在经济、民生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“来人,传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明日一早进宫议事。”杨震对身旁的太监说道。
第二日清晨,阳光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,熠熠生辉。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早早地来到了宫中,与杨震商议如何修复战争受损的边境城镇,以及发展经济的措施。
“目前边境城镇受损严重,百姓流离失所,当务之急是拨款重建,安抚百姓。”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杨震微微点头:“此事就由工部负责,务必尽快让百姓安居乐业。另外,在经济发展方面,我们要鼓励商业贸易,减轻商人的赋税,促进物资流通。”
工部尚书连忙应道:“臣遵旨,定当竭尽全力。”
然而,就在大晋积极进行战后重建时,南方沿海地区却传来了新的危机。一群海盗在沿海一带频繁出没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百姓苦不堪言。当地官员虽组织了抵抗,但海盗熟悉地形,且行动诡秘,屡屡得手。
“这海盗如此猖獗,若不及时剿灭,必将危及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。”杨震在朝堂上神色凝重地说道。
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,有的主张派兵围剿,有的则建议招安。顾一野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海盗熟悉海上环境,我们的军队在陆地上作战虽勇猛,但海战经验不足。臣建议先派遣熟悉水性的将领前去探查海盗的巢穴和活动规律,再制定作战计划。”
杨震表示赞同:“将军所言极是。那此事就交由将军负责,务必尽快解决海盗之患。”
顾一野领命后,立刻开始着手准备。他在军中挑选了一批熟悉水性的士兵,组成了一支水师先锋队。同时,他还四处寻找对沿海海域熟悉的渔民和水手,向他们了解海盗的情况。
在一个小渔村,顾一野找到了一位名叫李大海的老渔民。李大海年轻时曾在海上闯荡多年,对沿海的地形和海盗的活动十分了解。
“顾将军,这些海盗可狡猾了,他们的巢穴在一个叫黑风岛的地方,岛上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而且他们的船只轻便灵活,速度极快,我们普通的船只根本追不上。”李大海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顾一野微微皱眉:“那可有什么办法能克制他们的船只?”
李大海思索片刻后说:“将军,我们可以打造一种快船,船头装上锋利的撞角,专门撞击海盗的船只。另外,在船上配备强弩和火器,远距离攻击海盗。”
顾一野听后,眼前一亮:“老人家,您的建议甚好。不知您可否愿意加入我们,为剿灭海盗出一份力?”
李大海激动地说:“能为百姓除害,我李某人义不容辞!”
于是,在李大海的帮助下,顾一野开始打造快船,并对水师先锋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。他们在海上进行了多次模拟战斗,熟悉了海战的技巧和战术。
经过一番精心准备,顾一野带领着水师先锋队出发了。他们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向黑风岛,海风呼啸,海浪拍打着船舷,发出阵阵巨响。
当船队靠近黑风岛时,海盗们发现了他们,立刻驾驶着船只冲了出来。海盗的船只果然轻便灵活,如鬼魅般在海面上穿梭。
“准备战斗!”顾一野一声令下,水师先锋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。快船纷纷冲在前面,船头的撞角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。
双方的船只逐渐靠近,顾一野下令发射强弩和火器。一时间,箭如雨下,火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。海盗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,纷纷躲避。
然而,海盗们很快就反应过来,他们凭借着对海域的熟悉,巧妙地避开了攻击,并向大晋水师发起了反击。他们的船只迅速靠近,企图登船作战。
顾一野见状,亲自带领士兵们进行抵抗。他手持长刀,与海盗展开了激烈的搏斗。士兵们受到他的鼓舞,士气大振,奋勇杀敌。
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,双方都伤亡惨重。顾一野意识到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必须尽快找到海盗的弱点,给予致命一击。
他站在船头,观察着战场形势。突然,他发现海盗的船只虽然灵活,但在转向时会有短暂的停顿。他立刻下令:“集中攻击海盗船只转向的瞬间!”
水师先锋队们听从指挥,集中火力攻击海盗船只。当海盗船只转向时,快船迅速冲上前去,用撞角狠狠地撞击。一艘艘海盗船只被撞翻,沉入海底。
海盗们见势不妙,纷纷想要逃跑。顾一野怎会放过他们,他带领着船队乘胜追击,将海盗们一网打尽。
这场海战,大晋水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顾一野带领着船队凯旋而归,沿海百姓们夹道欢迎,欢呼声响彻云霄。
回到京城后,顾一野向杨震详细汇报了剿灭海盗的经过。杨震听后,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将军又立大功,大晋有你,百姓之福也。”
然而,顾一野和杨震都没有想到,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。在遥远的漠北,一个新的势力正在崛起。这个势力名为柔然,他们的首领野心勃勃,妄图统一北方草原,进而侵犯大晋。
一日,边境的侦察兵传来急报,柔然已经开始在草原上集结兵力,有进犯大晋边境的迹象。顾一野和杨震得知消息后,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
“诸位爱卿,柔然来势汹汹,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。”杨震神色严肃地说道。
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,有的主张主动出击,有的则建议加强防御。顾一野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柔然在草原上长大,骑兵实力强大,机动性极强。我们若主动出击,在草原上作战,未必能占到便宜。臣建议先加强边境防御,修筑坚固的防线,同时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,以应对柔然的骑兵。”
杨震微微点头:“将军所言有理。不过,我们也不能一味防守,要派遣侦察兵深入漠北,了解柔然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,寻找他们的弱点。”
于是,大晋再次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。士兵们日夜操练,修筑边境防线。顾一野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的士兵,组成了一支骑兵部队,并邀请了草原上的勇士来传授骑射技巧。
在训练场上,草原勇士们展示着精湛的骑射技艺,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。
“大家看,骑射的关键在于人与马的默契配合,以及对弓箭的精准掌控。”一位草原勇士说道。
士兵们纷纷认真学习,不断练习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骑兵部队的实力有了显著提升。
与此同时,侦察兵们深入漠北,收集了大量关于柔然的情报。原来,柔然此次集结了十万骑兵,分为三个军团,企图从三个方向同时进犯大晋边境。
“这柔然野心不小,竟妄图一举突破我们的防线。”顾一野在皇宫的议事厅中,神色凝重地说道。
杨震微微皱眉:“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,不能让他们得逞。传令下去,加强边境各关卡的防守,同时将骑兵部队分成三个小队,分别应对柔然的三个军团。”
顾一野领命后,迅速安排部署。他亲自带领一支骑兵小队,前往最关键的防线。边境的寒风呼啸,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。顾一野站在城墙上,望着远方的草原,心中暗自警惕。
终于,柔然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杀来了。他们的骑兵在草原上驰骋,扬起漫天的尘土。柔然的首领骑着一匹高大的白色战马,手持长刀,威风凛凛。
“进攻!”柔然首领一声令下,柔然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大晋的防线。他们的速度极快,转眼间就来到了城墙下。
“放箭!”顾一野一声令下,士兵们纷纷放箭。箭如雨下,射向柔然骑兵。柔然骑兵纷纷中箭落马,但他们毫不畏惧,继续向前冲锋。
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,城墙上喊杀声震天。柔然骑兵凭借着强大的冲击力,一次次对大晋防线发起猛攻。大晋士兵们则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意志,奋力抵抗。
顾一野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,在城墙上指挥作战。他目光如炬,密切关注着战场形势。看到柔然骑兵集中攻击一处城墙,他迅速调遣骑兵小队前往支援。
骑兵小队如旋风般冲向柔然骑兵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。顾一野手持长枪,冲入敌阵,与柔然骑兵展开了近身搏斗。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,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。
战斗持续了数日,双方都伤亡惨重。顾一野深知,这样硬拼下去不是办法,必须想出奇招。他观察到柔然骑兵在冲锋时,队伍较为密集,且后方的补给线较长。
于是,顾一野挑选了一支由精锐骑兵组成的突袭队,准备夜袭柔然的补给线。深夜,月色如水。顾一野带领着突袭队,悄悄地离开了营地。他们沿着草原的边缘,小心翼翼地向柔然的补给线靠近。
柔然的补给线戒备森严,但顾一野早已摸清了他们的巡逻规律。他带领突袭队巧妙地避开巡逻士兵,顺利接近了柔然的补给车队。
“动手!”顾一野一声令下,突袭队如猛虎下山,迅速冲向补给车队。他们手起刀落,解决了看守的士兵,然后四处投掷火把。补给车队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,物资被烧毁,柔然军队的军心大乱。
与此同时,杨震在后方也察觉到了顾一野的行动,他立刻下令全线出击。大晋军队如潮水般冲向柔然军队,柔然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,阵脚大乱。
顾一野带领突袭队在敌阵中奋勇杀敌,与赶来的大晋军队里应外合。柔然军队在混乱中节节败退,最终大败而逃。
这场战役,大晋成功击退了柔然的进攻,保卫了边境的安全。顾一野班师回朝,受到了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。百姓们夹道相迎,欢呼声响彻云霄。
回到皇宫,杨震亲自迎接顾一野,赞赏道:“将军此次又立奇功,实乃大晋的中流砥柱。”
顾一野谦逊地说:“这都是摄政王的英明决策以及将士们的浴血奋战,我不过是做了该做之事。”
然而,顾一野和杨震明白,大晋面临的挑战还远未结束。这次击退柔然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也暴露出大晋军队在军事战略和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在军事战略上,大晋军队在面对机动性极强的柔然骑兵时,传统的防御战术略显被动。虽然成功抵御了进攻,但付出的代价也较为惨重。顾一野和杨震意识到,必须对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和创新。他们召集了军中的将领和谋士,在皇宫的议事厅中展开了深入的讨论。
“我们不能总是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,要学会主动出击。”一位年轻的将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“可以在边境地区设置多个侦察据点,提前掌握柔然军队的动向,然后根据他们的行动路线,制定相应的伏击计划。”
顾一野微微点头,认可了这个观点:“不错,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。在这次战斗中,各部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,导致一些战机的丢失。”
谋士们也纷纷建言献策,提出了诸如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防线、加强对骑兵的训练和战术运用等建议。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,一份新的军事战略方案逐渐成型。
在后勤保障方面,大晋军队在战争期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。物资的运输效率低下,导致前线士兵的补给有时不能及时到位。杨震意识到,必须对后勤保障体系进行改革。
他下令成立了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,负责统筹物资的调配和运输。同时,加大对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,改善物资运输的条件。此外,还制定了严格的物资储备制度,确保在战争时期有足够的物资供应。
随着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,大晋军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。然而,顾一野和杨震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。他们深知,柔然虽然暂时败退,但绝不会善罢甘休,未来很可能会卷土重来。
与此同时,朝堂之上也并非风平浪静。一些大臣对杨震的改革措施心存疑虑,担心会触动他们的利益。他们在暗中勾结,试图阻碍改革的推进。
一日,一位老臣在朝堂上向杨震发难:“摄政王,您推行的这些改革措施,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但会不会过于激进?万一引起朝堂动荡,该如何是好?”
杨震神色平静地回答道:“如今大晋面临诸多挑战,若不改革,如何能应对未来的危机?这些改革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旨在增强国家的实力,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。”
顾一野也站出来支持杨震:“诸位大人,摄政王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大晋的长远发展。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阻碍国家的进步。在战场上,我们能够奋勇杀敌,保卫国家;在朝堂上,我们更应该以大局为重,支持改革。”
尽管遭到了一些阻力,但杨震和顾一野并没有退缩。他们积极与大臣们沟通,耐心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理解并支持改革。
在民间,大晋的百姓们也在积极恢复生产,重建家园。在战争期间,许多农田荒废,房屋倒塌。如今,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,百姓们纷纷投入到农业生产和房屋建设中。
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,杨震下令减免了农民的赋税,并提供了种子和农具等物资支持。同时,还组织了农业专家,深入到乡村,为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经验。
在商业方面,大晋政府进一步放宽了商业政策,鼓励商人开展贸易活动。各地的集市和商埠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,货物琳琅满目,交易频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晋的国力逐渐恢复并增强。然而,顾一野和杨震依然时刻关注着周边的局势。他们知道,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和平只是暂时的,随时可能会有新的危机降临。
果然,不久之后,又有消息传来。在大晋的西南边境,一个名为南诏的部落联盟正在悄然崛起。南诏擅长山地作战,他们的士兵熟悉地形,行动敏捷。而且,南诏与周边的一些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,似乎在谋划着什么。
顾一野和杨震得知消息后,立刻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
“南诏的崛起对我们大晋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。”杨震神色凝重地说道,“我们必须尽快了解他们的意图和实力,做好应对的准备。”
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有的建议先派遣使者前往南诏,进行外交沟通;有的则主张加强西南边境的防御,以防万一。
顾一野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外交沟通固然重要,但我们也不能放松军事准备。我建议先派遣一支侦察部队前往西南边境,了解南诏的兵力部署和军事动态。同时,加强西南边境的防御工事建设,训练一批熟悉山地作战的士兵。”
杨震点头表示赞同:“将军所言极是。此事就交由将军负责,务必尽快落实。”
顾一野领命后,迅速开始行动。他挑选了一批精锐的侦察兵,乔装打扮后,前往西南边境。同时,在军中挑选了一批身体素质好、适应山地环境的士兵,组成了山地作战部队,并邀请了当地的山民来传授山地作战的技巧和经验。
侦察兵们深入西南边境后,经过一番艰苦的探查,终于收集到了关于南诏的重要情报。原来,南诏确实在谋划着对大晋的进犯。他们联合了周边的几个部落,企图趁大晋不备,夺取西南边境的一些城镇和土地。
顾一野得知情报后,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杨震。杨震听后,果断下令:“加强西南边境的防御,严阵以待。同时,准备好谈判的使者,若南诏愿意和平解决问题,我们也不排除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。”
于是,大晋在西南边境迅速进入了备战状态。士兵们日夜巡逻,加固防御工事。顾一野亲自前往西南边境,指挥作战。他站在边境的城墙上,望着远方的山峦,心中暗自下定决心:一定要保卫好大晋的每一寸土地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