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第五章 老师(一)

书名:博君一肖:终见归途 作者:雨若花熙95 本章字数:1897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王一博手臂上那道深褐色的痂,像一枚特殊的勋章,成了肖战通往村西头那座低矮土坯小院最自然的通行证。

最初的探视带着责任与关切,但很快,油灯下那簇跳跃的火苗,便点燃了另一种更持久、更深沉的联系。

肖战再去时,手里不再只有那本《实用外伤急救手册》。他从自己那个印着“北京”的帆布旅行袋深处,小心翼翼地翻出了几本保存完好的旧课本——一本翻卷了边角的《代数(初中第二册)》,一本纸张泛黄但字迹清晰的《物理(全一册)》,还有一本厚厚的《新华字典》。

当他抱着这些书走进王家小院时,王一博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,如同暗夜里的星辰被骤然点亮,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些书本,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藏。

“肖老师…”王一博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,手指无意识地蜷缩着,想去碰触,又带着敬畏般的克制。

“伤口好得差不多了,该动动脑子了。”肖战将书轻轻放在那张吱呀作响的小木桌上,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期许,“我听王婶说,你念到初一上学期?底子应该还在。来,让我看看,咱们从哪儿开始捡起来。”他翻开那本《代数》,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部分。

昏黄的煤油灯光下,他随手写下一道题:“生产队仓库里,谷子比麦子多50斤,两种粮食一共350斤。问谷子和麦子各有多少斤?”这是最基础的应用题,却瞬间将抽象的数学拉进了乡村生活的现实。

王一博凑近油灯,眉头微蹙,眼神专注地扫过题目。他没有立刻动笔,而是抿着唇,手指在粗糙的桌面上无意识地划拉着。

片刻,他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:“肖老师,设麦子是…X斤?那谷子就是X加上50斤?加起来就是X + (X + 50) = 350?”他的思路清晰而直接,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逻辑,却精准地切中了方程的核心。

肖战眼中掠过一丝惊喜:“没错!就是这样!所以2X + 50 = 350,然后呢?”

“然后…两边都减去50?”王一博试探着问,见肖战点头,立刻接下去,“2X = 300!那X…麦子就是150斤?谷子就是150加50,200斤!”他算完,抬起头,黑曜石般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肖战,带着求证和一丝小小的得意。

“完全正确!”肖战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,心中对这个辍学少年的领悟力感到惊讶。这不仅仅是记住了公式,而是理解了用字母代表未知数的思想,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。

“一博,你很有天赋!”他由衷地赞叹。这句“天赋”,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王一博沉寂的心湖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。

他长这么大,听过最多的是“干活麻利”、“力气大”、“是个好劳力”,从未有人将“天赋”这样的词用在他身上,还是用在他偷偷向往、却被家人视为无用的“书本知识”上。

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涌上心头,冲得他眼眶微微发酸。他慌忙低下头,掩饰住瞬间翻涌的情绪,手指用力攥紧了铅笔,指节微微发白。

“肖老师…我…我还能学更难的吗?”再抬头时,他眼中的光芒更加炽热,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渴求。

“当然!”肖战被他的热情感染,立刻翻到下一章,“来,我们看二元一次方程组。这就像两个线索,要同时满足才能找到答案…”

油灯的光芒跳跃着,将两人伏案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土墙上。小小的院落成了临时的学堂,隔绝了外界的嘈杂与辛劳。

王一博像一块久旱的海绵,疯狂地汲取着肖战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。他的基础确实停留在初一,代数稍好,几何和物理几乎空白。但那份专注和悟性弥补了时间的断层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他会紧锁眉头,一遍遍追问,直到那层迷雾被彻底拨开,眼中重新燃起豁然开朗的亮光。

肖战则像一个最耐心的掘金者,在王一博思维的矿脉中不断发现惊喜的闪光点。

当肖战讲解物理中的杠杆原理时,他顺手拿起门边一根准备当柴火的木棍,比划着支点、动力臂、阻力臂。

“就像咱们用的铡刀,”王一博立刻联想到,“手压的地方离支点远,就省力,能轻松铡断粗草料!”

“对!还有挑水的扁担,”肖战赞许地点头,顺势延伸,“肩膀是支点,前后水桶离肩膀的距离要差不多,走起来才稳当省力,不然一头沉一头轻,容易翻,人也累。”他用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画出简图,标注着力臂和力的大小。

王一博看着那简单的图示,再回想自己日常劳作中无数次无意识运用却不明所以的经验,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通透感油然而生。原来那些沉重的农具、费力的活计背后,竟藏着如此清晰的道理!这感觉新奇而震撼,让他看向肖战的眼神里,除了对知识的渴望,更添了一层深深的敬佩。

知识,在昏黄的油灯下,不再是悬浮于生活之上的空中楼阁,而是化作了解读这片土地、理解自身劳作的钥匙。

王一博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,那些书本里的符号和公式,原来与脚下这片麦田、与手中沉重的农具、与父辈们世代相传的经验智慧,有着如此深刻的联系。一种全新的、带着理性光芒的世界图景,正在他眼前缓缓展开。

作为“学费”的农活教学,则在白日的田埂地头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
王一博手臂的痂皮已经脱落,留下了一道粉色的新疤。他迫不及待地要兑现自己的承诺。

这一次,是在给玉米地追肥。烈日当空,空气里弥漫着氨水刺鼻的气味和泥土蒸腾的湿热。

肖战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,脖子上搭着一条湿毛巾,学着王一博的样子,肩膀上斜挎着一个沉重的粪箕子,里面是拌好的土杂肥。

“肖老师,粪箕子别挎太正,斜着,重心靠后点,勒在肩膀上这块肉厚的地方,能省力。”

王一博走过来,很自然地伸手帮肖战调整背带的位置。少年的手指带着厚实的茧子和泥土的粗糙感,不经意地擦过肖战肩颈的皮肤,带来一种微妙的触感。

肖战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,随即放松下来,依言调整。

王一博蹲下身,从自己粪箕里抓起一把肥料,动作娴熟地撒向玉米苗的根部,形成一个均匀的圆圈。

“撒肥不能离根太近,烧苗;也不能太远,肥力够不着。就围着苗根撒一圈,像这样。”他撒肥的动作又快又准,手臂挥洒间带着一种流畅的韵律,肥料均匀地落在湿润的泥土上,几乎没有浪费。“手要抖开,用巧劲,别一把全扔下去。”

肖战学着他的样子,抓起一把肥料,小心翼翼地抖撒下去。肥料却像不听使唤似的,要么聚成一堆,要么撒得歪歪扭扭,离苗根时远时近。氨水的气味熏得他眼睛发酸,汗水顺着额角流进眼睛里,又涩又疼。

“别急,肖老师,”王一博的声音在热浪中显得异常沉稳,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耐心,“刚开始都这样。你看,手腕放松,手指这样捻开…”他靠得更近了些,几乎是贴着肖战的胳膊,手把手地示范着捻撒的动作。

少年身上混合着汗水和泥土的气息,以及那股淡淡的、属于阳光和青草的蓬勃生气,清晰地传入肖战的鼻腔。

王一博专注地讲解着要领,温热的气息拂过肖战汗湿的耳廓。肖战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,一种陌生的悸动感悄然滑过。他强迫自己凝神,感受着王一博手指引导下那细微的发力技巧。

渐渐地,他手中的肥料终于听话地分散开来,均匀地覆盖在玉米苗的周围。

“对了!就是这样!”王一博松开手,退开一步,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,汗水在他麦色的皮肤上闪闪发亮,“肖老师,你学得真快!”

肖战抹了把脸上的汗,看着自己终于像点样子的“作品”,再看看旁边笑容明亮、带着由衷赞许的少年,一种混合着成就感、被肯定的愉悦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在胸中涌动。这感觉,比解开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满足。

您看的是关于绝对不咕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绝对不咕,催更有用,博君一肖,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