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带着暖意吹进舞蹈学院的排练室,落地窗外来了新绿的柳枝,我和宋知暖正对着镜子,反复打磨“追光”主题的双人舞动作。为了备战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,我们把寒假里构思的灵感全都融进编舞里——开头用背对背缓慢起身的动作,表现初遇时的懵懂;中间用交替旋转、递进跳跃,展现并肩追逐梦想的坚定;结尾则设计成两人手牵手朝着聚光灯方向奔跑,最后定格在共同伸手“触光”的姿势。
可练到中间的“递进跳跃接托举”动作时,难题却出现了。宋知暖跃起时,我总没能精准托住她的腰,导致她落地时有些踉跄。反复试了几次后,她的额角渗出细汗,却还是笑着说:“再试一次,这次我跳得再慢一点,你提前抬手准备。”我点头,深吸一口气,盯着她的起跳节奏——当她的脚尖离地时,我迅速伸手托住她的腰,这次终于稳稳当当。落地时,我们相视一笑,掌心的汗水蹭在彼此的练功服上,却比任何时候都安心。
比赛前一个月,我们迎来了最紧张的备赛期。每天清晨六点,排练室的灯就会亮起,我们先练一个小时的核心力量,再抠动作细节;中午扒几口饭,又赶回排练室对着视频找问题;晚上直到管理员来催,才恋恋不舍地离开。有次练到深夜,宋知暖突然指着镜子里的我们说:“你看,我们现在的动作,比高中时流畅多了。”我看着镜子里两个并肩的身影,想起第一次在高中舞蹈室练托举时的笨拙,忍不住笑了:“还不是因为我们一起练了这么久?”
比赛的地点在邻市的大剧院,出发那天,我们背着装满舞鞋、服装和笔记本的背包,像以前去参加全国赛时那样,手里还揣着热奶茶。后台候场时,看到其他高校的选手们穿着精致的演出服,我难免有些紧张。宋知暖握住我的手,轻声说:“别慌,我们的舞蹈里有我们的故事,这就是最特别的。”她的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,让我瞬间平静下来。
轮到我们上场时,聚光灯缓缓亮起,悠扬的音乐在剧场里流淌。我和宋知暖从舞台两侧背对背起身,随着节奏慢慢转向彼此——当我们的目光在舞台中央交汇时,我仿佛看到了高中舞蹈室的月光、集训营的樱花,还有无数个一起练舞的日夜。递进跳跃时,我们的脚步精准踩在节拍上;托举时,我稳稳托起她,她的手臂舒展得像要拥抱光芒;到了结尾,我们手牵手朝着聚光灯奔跑,最后共同伸手“触光”时,剧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走下台时,我的心跳还没平复,宋知暖却激动地抱住我:“我们跳得真好!”没过多久,评委点评环节,一位老师笑着说:“你们的舞蹈里,有‘追光’的执着,更有‘同行’的温暖,这种情感比技巧更打动人。”听到这话,我们相视一眼,眼里都闪着光——这正是我们想通过舞蹈传递的心意。
颁奖那天,当主持人念出“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双人舞金奖——宋知暖、梦璃”时,我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,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。接过奖杯的那一刻,我看着台下为我们鼓掌的老师和观众,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——从高中时的舞蹈比赛,到如今的全国大学生赛场,我们始终并肩,从未辜负彼此的约定。
返程的火车上,我们把奖杯放在腿上,宋知暖拿出手机,翻出我们第一次合作的舞蹈视频:“你看,我们当时还会忘动作呢。”我笑着点头,心里却满是感慨。火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,就像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,虽然有过困难,却始终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。
回到舞蹈学院的那天晚上,我们把新奖杯放进宿舍的“荣誉角”,和以前的奖杯摆在一起。灯光下,每个奖杯都闪着光,像是在诉说我们的舞蹈故事。宋知暖突然说:“梦璃,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去更大的舞台,跳更多的舞,好不好?”我看着她眼里的光芒,用力点头:“好!不管是十年后,还是二十年,我们都要做永远的搭档,永远的追光者。”
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落在我们交握的手上。我知道,这不是我们追光之路的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未来还有更多的舞台在等着我们,还有更多的故事要通过舞蹈讲述——而我们会一直并肩,把每一段旅程都跳成最美的模样,把“永远的搭档”这个约定,永远延续下去。
希望大家喜欢我写的这本小说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,你们也可以提出来在评论区。我都会按照你们的意见去改。这是我第1次写小说,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提出来,用读者看到我这个做人的诚意,所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。你们都可以说出来,在评论区我都会改 谢谢大家的喜欢。如果大家真的喜欢我这本小说的话。请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看的,看到你们的留言我也会开心的。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,大家多多包涵,提出意见就好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