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晃十年过去了,宋清元从襁褓幼儿成长为外傅之年,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谦谦君子的风范。
在两年前,宋爷爷就把他送去学堂读书了。宋清元虽然在前世已经考上童生了,但是过去了许多年,已经淡忘了很多内容,因此在学堂里努力读书,将前世没有理解的内容也弄清楚了。
宋清元今天早早地来到了学堂,只看到三三两两相互讨论的同窗,疑惑地问:“今天是怎么回事,怎么这么吵?”
一个身着青色学子服的十一二岁的男孩看见宋清元走进来,回答道:“清元,马上要举行童子试了,他们全都在讨论。”
随后他拉着宋清元的手,来到座位上,神秘兮兮地问:“清元,你今年要不要参加县试?”
宋清元把手上的书放下,一脸平静地说道:“当然要参加,我已经等了好久了。熙云,你要不要参加,就当是长经验了。”
宋清元看赵熙云犹豫的神情,遂鼓励他,“你已经读了六年书,先生也劝你参加这次县试,你就去考考看,万一中了呐!”
赵熙云摇摇头,一脸不自信,语气沮丧地说:“我不像你有天分,就上了两年学,连先生也夸你,说你火候到了,我还是明年再去吧!”
宋清元摇了摇头,拍了拍赵熙云的肩膀,安慰地说道:“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,我们要找住每一个机会,说不定就中了呐!何况我们还要考秀才,考举人呢?遇事迎难而上,越挫越勇,才会有机会。”
赵熙云看宋清元自信的模样,感觉自己也有一股力量支持自己,遂答应和他一起去参加县试。
先生刚一到课堂,就向他们说明县试和府试的情况。原来今年的县试在二月举行,由知县主持,考五场,第一场考四书文两篇、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;第二场考四书文一篇,孝经论一篇;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,律赋一篇,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;第四五场连考,主要考经文、诗赋、经文、姘文。每场考试每隔数日举行一次,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场
通过县试后,才能在四月参加府试。府试在青州举行,由知府主持,共考帖经、杂文、策论三场,其中前两场各考一天,第三场连考两天。
先生又说了些考试的禁忌,就让学生们自己回家复习,等考完试后再来上学。
赵熙云见宋清元把书本收拾好,就要走出教室了,也收拾完书本,跑到宋清元身边说道:“清元,你今天来我家玩吧,下午再回去?”
赵熙云是陵县一家富户的独子,家境殷实,看宋清元胸有成竹,遂想让他在家教教自己,看有没有什么诀窍。
宋清元摇了摇头,立刻拒绝:“我要回去帮我爹干活,没有空。”
“那好吧,那你有空再来我家玩。”赵熙云语气沮丧,没有勉强宋清元。现在整个学堂都知道宋清元不仅读书厉害,干农活也很厉害,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。
“你不要担心,现在你回去把先生教得内容再复习几遍,差不多就稳了。”宋清元看赵熙云忐忑不安的样子,遂鼓励他好好学习。
宋清元回到家,看见二姐和三姐在照顾着年幼的弟弟,宋奶奶和宋母正要做饭,便赶忙放下书本,要去帮忙。
这几年宋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首先是四叔成亲了,娶得是酒楼掌柜的独女,现在就住在县里掌柜家,生下一子,名叫宋清明。二伯娘在第三年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宋清柏。宋爷爷看几个男孩都有了名字,遂把家里女孩的名字全都改了,依次为宋清梅、宋清兰、宋清竹、宋清菊。
在厨房里,宋清元在灶间烧火添柴,宋奶奶案桌上洗菜切菜,而宋母则在灶台炒菜,弥漫着祥和的烟火气息。
宋清元忽然疑惑地问道:“娘,大姐去哪了,好像没看见她?”
“清梅呀,她现在已经十五岁了,要说婆家了,她舅母给她说了一门亲事,好像是同村的远房侄子,老大夫妻俩一早就去相看了。”宋母回答道。
宋清元暗道:大姐前世就嫁给了舅舅家的远房侄子,刚开始还好有亲戚的关照,但是后来却染上了喝酒打老婆的毛病,而自己却因为名声而无能无力,让大姐年纪轻轻鲜活人,折磨着倒像是四五十岁的老妇人了。
“奶奶,你让大伯他们别着急,等我中了童生,大姐不是能嫁得更好吗?”
宋奶奶仔细想了一下,豁然开朗,清梅的婚事可以再等等,说不等可以嫁得高一等 ,但一想到阿元马上就要考试了,遂关心地问道:“阿元,你这次有没有把握考中?”
宋清元拍了拍胸脯,自信地说道:“当然有把握,你们就等着吧!”
宋奶奶和宋母看着宋清元信心满满的样子,遂把心底的石头放下了,开心地做饭。
过了一会儿,宋家其他人回来了,宋母便把饭菜端到桌子上,招呼他们来吃饭。
宋爷爷看今天宋清元回来了,好奇地问道:“阿元,你今天怎么回来了?”
宋清元对着宋爷爷恭恭敬敬地说道:“马上要举行县试了,先生要我们回家自习,等考试结束再去上课。”
“那你这次要参加吗?是不是太早了,你才念了两年书?”宋爷爷觉得自己的孙子非常的聪明,但是害怕伤仲永的事情发生,就想让他过几年去参加。
“爷爷,这次的机会难得,先生也说我肯定能中,我是一定要参加的,况且两个弟弟也长大了,也要上学了。”宋清元分析得头头是道,内心暗道:我已经学了两次了,要是考不过,就要悬梁自尽了。
“是呀,爹,清柏已经八岁了,阿元在这个时候已经上学了。”二伯看宋清元提起了,立马附和,担心宋爷爷不肯让自己的儿子读书。
宋清柏听见他们在讨论自己将来要去读书,立马不干了:“不要,我才不要读书,读书很无聊。”
宋清柏觉得在家里待得好好的,干什么要去辛苦读书,况且五哥叫自己读书的时候,觉得很枯燥乏味,一点也不好玩。
二伯娘看自己的儿子死活不愿意读书,想把儿子打一顿,但是碍于长辈都在,遂把儿子掐了一把,但是儿子皮糙肉厚,没有什么感觉,还再认真地扒饭。
宋清元以前教过姐姐弟弟们读书,了解宋清柏是什么德行,循循善诱地对着宋清柏说道:“六弟,你还小不懂,就算你不考科举,但是认几个字还是有必要的,毕竟兄弟姐妹们都识字,只有你不认得,会不会太丢脸啦?”宋清元说玩就笑了起来,好像这是一件开心的事。
宋清柏想了一下将来的场景,好像的确很丢人,遂很为难地说道:“好吧,我还是去上学吧!”宋清柏最终妥协地答应了,而其他人都笑了笑。
宋爷爷非常欣赏孙子沉稳机智的模样,遂摸了摸下巴的胡子,慢吞吞地说道:“清柏呀,你不要太难过,还有四五个月才去上学,这段时间你就可劲地玩,但是上学就要收心了。”
“噢,知道了,爷爷。”
宋爷爷安慰的话,让宋清柏的心情就像过山车,一上一下地,看来是注定要去上学,但是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才去,这段时间要好好地玩。
到了晚上,大伯夫妇便带着宋清梅有说有笑地地回来了,看来这次是很满意,但是宋清梅却兴致缺缺,看来不是很满意。
宋奶奶看老大夫妇很高兴的样子,觉得嫁人是一辈子的事,还是问清楚得比较好,遂笑着问道:“这次的男方怎么样?”
大伯娘感觉这次的人选没问题,虽说有点不足,但是这世上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,便说道:“男方是我娘家村子的,算起来还是我的远方侄子呢,况且有我哥哥他们在,清梅绝对吃不了亏。”
宋奶奶撇了撇了嘴,你娘家村子那么穷,还吃不了亏,要真嫁过去,这亏吃大了,阿元说得对,清梅的婚事要好好筹划,毕竟是自家养大的孩子。
“老大家的,你们也别着急定下来,这次阿元参加科举,若是中了童生,清梅的婚事不是要更上一层楼,嫁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不是更好?若是考不中,清梅还是可以再找的。”
“娘,这不好拒绝,这是我嫂子保得媒。”大伯娘看起来有些意动,但是无缘无故的,怎么拒绝。
“你要是不好拒绝,就说是我老婆子舍不得清梅,要她在家陪我一段时间。”
老大夫妇一听宋奶奶的话,感觉很有道理,虽说嫁回娘家,有舅舅的照顾,但是女儿过得好,才是最重要的,遂答应了,等阿元考试结束再商量婚事。
第二日,老大夫妇便回了娘家,拒绝了这门亲事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