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世 第二章:风云渐起
自上次在王府深谈后,北堂墨染与百里弘毅之间往来愈发频繁。王府的书房成了他们思想碰撞的阵地,庭院则是他们畅谈人生的天地。每当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房的案几上,百里弘毅便会手持书卷,与北堂墨染一同剖析治国理政的精妙之处。谈及民生疾苦,百里弘毅眼中满是忧虑,他以犀利的视角指出当下政策的弊端,条理清晰地阐述改进之法,其见解之深刻,让北堂墨染频频点头。而漫步于庭院时,清风拂过,花香阵阵,他们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,笑声在亭台楼阁间回荡。在北堂墨染眼中,百里弘毅不仅才思敏捷,对诸多问题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,而且为人正直,毫无世俗的功利之心,是难得的挚友与智囊。而在百里弘毅看来,北堂墨染虽贵为王爷,却没有丝毫的架子,对学问和国家大事的热忱让他深感敬佩。
然而,平静的表象下,洛京城的局势却悄然发生着变化。朝堂之上,以宰相高湛为首的保守势力,察觉到了北堂墨染改革的意图,开始暗中谋划抵制。高湛的宰相府位于洛京城繁华地段,府邸大门气派非凡,每日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。府内假山池沼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尽显奢华。高湛在朝中根基深厚,门生故吏遍布,多年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,他习惯了维持现有的权力格局,不愿看到任何改变威胁到自己的地位。在他的书房中,墙上挂满了名家字画,书架上摆满了珍贵古籍,看似文雅,实则是他与党羽密谋的据点。
一日早朝,金銮殿内庄严肃穆,大臣们身着朝服,依次排列。高湛率先出列,他身形微胖,脸上堆满了世故的笑容,向皇帝奏报:“陛下,近日听闻民间有诸多流言,说王爷欲推行新政,改革朝堂制度,臣以为,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,如今国家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,贸然改革,恐生事端,动摇国本啊。”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,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。
北堂墨染听后,心中暗怒,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,他上前一步,身姿挺拔,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,臣确实有改革朝堂的想法,但并非是随意更改祖宗之法,而是针对当下朝堂存在的诸多弊端,进行合理的调整。如今官场腐败现象严重,一些官员尸位素餐,却无人监管,这不仅影响了朝廷的公信力,也让百姓深受其害。改革是为了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,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实乃当务之急。”他言辞恳切,目光坚定地望向皇帝。
皇帝坐在龙椅上,眉头微皱,神色凝重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两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,改革之事,兹事体大,朕需要再斟酌斟酌。”皇帝的声音沉稳却又带着几分犹豫,他深知改革的重要性,却也顾虑重重。
退朝后,北堂墨染回到王府,径直走进书房,他心烦意乱地在屋内踱步,桌上的茶盏早已凉透,他却浑然不觉。他深知高湛的阻挠不会轻易消除,改革之路必将充满坎坷。此时,他想到了百里弘毅,便立刻派人去请他过来商议。
百里弘毅得知消息后,很快便来到了王府。看到北堂墨染一脸愁容,他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缘由。两人在书房中坐下,北堂墨染将早朝之事详细地告知了百里弘毅。
百里弘毅听完后,端起茶杯轻抿一口,缓缓说道:“王爷,高湛这是在故意阻拦改革,他的势力庞大,若不能妥善应对,改革恐怕难以推行。依我看,我们首先要做的,是争取朝中其他官员的支持,尤其是那些清正廉洁、有识之士,团结他们,壮大我们的力量。”他目光深邃,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局势。
北堂墨染点头表示赞同:“我也正有此意,只是该如何去说服他们呢?”他眉头紧锁,眼中满是期待地看着百里弘毅。
百里弘毅沉思片刻,说:“我们可以举办一场宴会,邀请朝中官员参加,在宴会上,您可以详细阐述改革的意义和内容,让他们了解改革的好处,消除他们的顾虑。同时,我也会准备一些资料,列举当下朝堂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后的美好愿景,到时候分发给各位官员,让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。”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已经看到了改革成功的曙光。
北堂墨染听后,眼前一亮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:“好主意,就这么办。此事就有劳公子费心准备了。”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信任和感激。
接下来的几天,百里弘毅日夜忙碌,他的书房内灯火通明,桌上堆满了各种典籍和卷宗。他时而低头查阅资料,时而奋笔疾书,时而又眉头紧皱陷入沉思。他仔细筛选每一个案例,精心雕琢每一段文字,力求将资料做得详实而有说服力。而北堂墨染则负责邀请朝中官员,他亲自写了邀请函,每一封都写得言辞恳切,表达了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国家发展大计的愿望。他还会亲自过问邀请函的送出情况,确保每一位重要官员都能收到。
宴会当日,王府内再次高朋满座。清晨,王府的仆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,将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,在各处摆满了鲜花和灯笼,营造出热闹而庄重的氛围。朝中官员们纷纷应邀前来,他们有的是北堂墨染的支持者,对改革充满期待,一下马车便迫不及待地与相识的人分享对改革的看法;有的则是持观望态度,想看看这场宴会究竟会如何发展,他们面带微笑,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谨慎;而高湛一派的官员,虽然心中不满,但也不得不前来赴宴,他们表面上客客气气,相互寒暄,实则心怀鬼胎,在人群中暗自观察着局势。
宴会开始后,北堂墨染身着华丽的锦袍,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主台,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各位大人,今日邀请大家前来,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国家的发展之路。如今我们北堂朝代,虽看似太平,但实则暗流涌动。官场腐败、民生艰难,这些问题若不解决,国家的未来堪忧。我提出改革,并非是为了一己之私,而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,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。希望各位大人能够支持我,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。”他的话语掷地有声,在大厅内回荡。
随后,百里弘毅站起身来,他一袭月白色长袍,衣袂飘飘,气质儒雅。他手中拿着精心准备的资料,开始向大家展示。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当下朝堂存在的问题,以及改革后的预期效果。他的言辞有理有据,分析透彻,每一个观点都切中要害,让在场的许多官员都为之动容。
“各位大人请看,这是近年来各地上报的贪污案件卷宗,数量之多,令人触目惊心。这些贪官污吏,搜刮民脂民膏,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而我们的改革,就是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,建立健全的监察制度,让贪污腐败无处遁形。”百里弘毅指着手中的资料,严肃地说道。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眼神中透露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念。
台下的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,在听完百里弘毅的讲解后,开始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,心中的疑虑也逐渐消除。他们相互交流着看法,不时点头表示赞同。
然而,高湛一派的官员却坐不住了。一位名叫孙宏的官员站起身来,他身材矮小,脸上带着一丝嘲讽的冷笑:“哼,说得倒是好听,可改革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?一旦改革失败,谁来承担这个责任?到时候,国家陷入混乱,百姓受苦,你们担当得起吗?”他的声音尖锐,充满了挑衅。
百里弘毅看着孙宏,不卑不亢地回应道:“孙大人,改革固然有风险,但不改革,国家的现状就永远无法改变。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每一项改革措施都经过了深思熟虑。而且,改革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,为了百姓的利益,即便有风险,我们也不能退缩。至于责任,王爷和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。”他目光坚定地直视孙宏,毫不畏惧他的挑衅。
北堂墨染也站起身来,目光坚定,神色威严:“不错,我身为王爷,理应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。改革之事,我心意已决,希望各位大人能够以大局为重,支持改革。”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,让在场的官员们感受到了他的决心。
在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的据理力争下,高湛一派的官员一时语塞,无法反驳。而其他官员,看到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如此坚定,也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改革。
这场宴会,虽然没有完全消除反对的声音,但却让更多的官员了解了改革的意义和内容,为改革赢得了更多的支持。宴会结束后,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都感到十分欣慰,他们坐在书房中,回顾着宴会上的点点滴滴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。他们知道,改革的第一步已经迈了出去,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他们有信心走下去。
然而,他们没有想到,高湛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。在宴会结束后,高湛便召集了自己的亲信,在宰相府的密室中密谋下一步的计划。密室中光线昏暗,气氛压抑,高湛坐在主位上,脸色阴沉。
“王爷和那个百里弘毅,实在是太嚣张了,竟然想在朝堂上推行改革,这分明是在挑战我们的权威。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高湛愤怒地说道,他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。
“宰相大人,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孙宏小心翼翼地问道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惶恐。
高湛沉思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阴狠:“既然他们想改革,我们就给他们制造麻烦。我听说,边境的蛮族最近又有了异动,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,让他们自顾不暇,无暇顾及改革之事。”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,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魔。
众人听后,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于是,一场针对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的阴谋,悄然展开。高湛派人秘密联系蛮族首领,许以重利,煽动他们进攻北堂边境。
与此同时,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正在王府中商讨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。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,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。
“王爷,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建立监察机构入手,选拔一批清正廉洁、有能力的官员,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。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贪污腐败现象。”百里弘毅说道,他在纸上画着监察机构的架构图,详细地解释着每个部门的职责。
北堂墨染点头表示同意:“嗯,此事就由你负责挑选合适的人选吧。另外,改革的消息一旦传开,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和反对,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。”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百里弘毅,给予他充分的信任。
两人正说着,一名侍从匆匆走进书房,神色慌张,连行礼都有些慌乱:“王爷,不好了,边境传来急报,蛮族突然集结大军,向我国边境发起了进攻。”他的声音颤抖,脸上满是惊恐。
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听后,都不禁脸色大变。他们没想到,边境局势会突然恶化,这无疑给改革计划带来了巨大的阻碍。
“王爷,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利改革,故意在边境挑起事端。”百里弘毅冷静地分析道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。
北堂墨染咬牙切齿地说:“一定是高湛他们搞的鬼,这个时候边境出事,他们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。”他的拳头紧握,心中充满了对高湛的痛恨。
“王爷,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边境的战事。我们不能让蛮族得逞,否则国家将陷入危机。”百里弘毅说道,他迅速调整思绪,开始思考应对之策。
北堂墨染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:“你说得对,我这就进宫面见陛下,商讨应对之策。公子,你也随我一同前往吧。”他站起身来,整理了一下衣衫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。
两人立刻起身,前往皇宫。一路上,马蹄声急促,尘土飞扬。他们心中焦急,却又不得不保持冷静。在皇宫的御书房中,皇帝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。御书房内,皇帝在书桌前来回踱步,桌上堆满了边境战事的军报。
“墨染,你可算来了。边境战事紧急,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?”皇帝急切地问道,他的脸上满是忧虑。
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向皇帝行了礼后,北堂墨染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,我们应立刻调遣大军前往边境,抵御蛮族的进攻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派遣使者前往蛮族,了解他们此次进攻的意图,尝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。”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,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。
皇帝点头表示同意:“嗯,就依你所言。墨染,朕命你为帅,率领大军出征,务必击退蛮族,保卫国家的安全。”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。
北堂墨染领命道:“臣遵旨,定不负陛下所托。”他单膝跪地,郑重地接受了皇帝的任命。
百里弘毅也上前说道:“陛下,臣愿随王爷一同前往边境,为王爷出谋划策。”他目光坚定,毫不畏惧前方的艰险。
皇帝看着百里弘毅,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:“好,有你相助,朕就更放心了。你们一定要小心行事,早日凯旋。”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。
就这样,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肩负着国家的重任,踏上了前往边境的征程。他们知道,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,而这场考验,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安危,也关乎着改革的命运。在边境的战场上,他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?他们能否成功击退蛮族,顺利推行改革?一切都还是未知数。
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向边境进发,尘土在马蹄下飞扬,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。北堂墨染身着战甲,骑在高头大马上,神色冷峻地望着前方。百里弘毅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,紧跟在他身旁,他的心中既有着对未知战事的紧张,又怀揣着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。
当大军抵达边境营地时,营地里一片忙碌景象。士兵们正在加固防御工事,搬运粮草辎重。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顾不上一路的疲惫,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。营帐内,灯火摇曳,将领们围坐在一起,气氛凝重。
“各位将军,如今蛮族来势汹汹,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应对之策。”北堂墨染目光扫视着众人,严肃地说道。
一位年轻的将领站起身来,急切地说:“王爷,依末将之见,我们应主动出击,给蛮族一个下马威,挫挫他们的锐气。”
百里弘毅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将军的想法虽有勇气,但蛮族擅长骑射,机动性强,我们贸然出击,恐怕会陷入他们的陷阱。不如先坚守营地,观察他们的动向,寻找他们的弱点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随后,北堂墨染又详细询问了边境的地形和蛮族的兵力部署情况,与将领们一起制定了多套作战方案。
然而,战事远比想象中复杂。蛮族军队采用游击战术,时而偷袭营地,时而骚扰周边村庄,让北堂军防不胜防。几天下来,北堂军虽奋力抵抗,但也有不少士兵受伤,士气受到了一定影响。
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心中焦急万分,他们日夜商讨对策,不断调整作战计划。一天深夜,两人在营地中踱步,思考着破敌之法。月光洒在他们身上,拉长了他们的身影。
“公子,如此下去,不是办法,我们必须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。”北堂墨染眉头紧锁,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百里弘毅望着远方的黑暗,沉思良久后说:“王爷,我听说蛮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,各部落之间存在着利益纷争。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,分化他们。”
北堂墨染眼前一亮:“公子所言极是,只是该如何实施呢?”
百里弘毅微微一笑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:“我们可以秘密派遣使者,携带重礼,分别前往几个实力较强的部落,晓以利害,劝说他们不要参与这场战争。只要能分化他们,我们就有机会各个击破。”
北堂墨染听后,点头称赞:“好主意,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吧。务必小心行事,千万不能让蛮族察觉我们的意图。”
百里弘毅领命而去,他精心挑选了几名机敏的士兵,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布置和培训。使者们乔装打扮后,趁着夜色,悄悄潜入了蛮族的领地。
在等待使者消息的日子里,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加强了营地的防御,同时密切关注着蛮族的一举一动。终于,几天后,使者们陆续归来,带来了好消息。有几个部落被成功说服,答应不再参与进攻,甚至愿意暗中帮助北堂军。
北堂墨染和百里弘毅得知消息后,心中大喜。他们立刻根据新的情况,调整了作战计划。一场反击战即将拉开帷幕,而这场战争的胜负,将决定着北堂朝代的命运,也将决定着他们改革的未来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