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第八章:伪装与真相

书名:文轩:逐光症 作者:融霜 本章字数:4443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第八章: 伪装与真相

品牌活动的后台比任何片场都要令人窒息,像是一个被精心包装的囚笼。空气中弥漫着发胶的化学香气、高级香水的混合味道,以及一种无形的、几乎可以触摸到的紧张感。刘耀文坐在化妆镜前,任由化妆师在他脸上涂抹粉底,目光却穿透镜子,精准地落在不远处正在做发型的宋亚轩身上。

三天不见,宋亚轩的侧脸线条似乎更加清晰了些,但精神很好,正侧头和造型师说笑着什么,眼角弯起柔软的弧度。当他们的目光在镜中相遇时,宋亚轩的眼睛微微亮起,递来一个只有他们才懂的眼神——关切而默契,像是在问“你还好吗?”

刘耀文几不可察地点头回应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的皮质扶手。从今早见面那一刻起,那种熟悉的舒缓感就持续包裹着他。不是强烈的冲击,而是一种温和的、持续存在的安抚,像是浸泡在温度恰好的温泉中,每一个细胞都在无声地喟叹。他能感觉到宋亚轩也有同样的感受——那放松的肩线,自然的表情,不再紧绷的指尖,都是最好的证明。

“文哥今天状态很好啊。”化妆师一边为他定妆一边笑着说,“皮肤状态比上周好多了,黑眼圈也淡了不少。”

刘耀文含糊地应了一声,目光再次飘向宋亚轩。他们之间的这种连接,不仅缓解了症状,甚至在外表上都有所体现。这是一个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担忧的发现——如果连专业化妆师都能看出差异,那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和粉丝又会注意到什么?

活动主持人的声音从前台传来,通过耳机清晰地传入后台,宣布活动即将开始。工作人员像训练有素的工蜂,开始引导嘉宾就位,整理服装,做最后的检查。

按照流程,刘耀文和宋亚轩作为近期热度最高的搭档,被安排一同出场。当他们并肩站在幕布后等待时,刘耀文能感觉到宋亚轩轻微的紧张——不是症状带来的,而是面对公众场合的自然反应。那种细微的颤抖通过两人之间不足半米的距离,奇妙地传递过来。

“记得导演说的吗?”刘耀文忽然低声开口,目光依然直视前方,“保持角色状态。”

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:在公众面前,维持电影中的角色关系——那个疏离但逐渐被温暖的光敏症患者,和那个执着想要带给他人温暖的青年。这种半真半假的表演,既能满足外界期待,又能为他们真实的连接提供掩护,成为一道安全的屏障。

宋亚轩点点头,深吸一口气,再抬头时,脸上已经挂上了那种熟悉的、阳光般的笑容,眼睛弯成恰到好处的月牙。但刘耀文能看到他眼底的一丝不安,像是平静湖面下细微的涟漪。

几乎是下意识的,刘耀文的手轻轻碰了碰宋亚轩的手背。一个瞬间的接触,快得几乎无人察觉,却在相触的刹那传递了无声的安慰:我在,没关系。

宋亚轩的身体微微放松下来,肩线不再那么僵硬。

“接下来,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《逐光症》的两位主演——刘耀文!宋亚轩!”主持人的声音高昂热情,几乎要掀翻屋顶。

灯光骤然聚焦,音乐轰然响起。他们并肩走上舞台,面对无数闪烁的摄像头和欢呼的粉丝。强光刺目,刘耀文本能地眯起眼睛,感受到症状被轻微触发的不适,但那种不适很快被身边人带来的舒缓感所抵消。

刘耀文保持着角色应有的疏离感,但不再像从前那样冰冷;宋亚轩则完美演绎着那个温暖而活力的青年,但不再过度活跃。他们之间的互动自然而流畅:一个眼神交流,一个恰到好处的身体距离,一段默契的对话。所有的一切都符合公众对“文轩”CP的期待,却又无人知道这表演背后隐藏的真实。

访谈环节,主持人果然问到了那个预期中的问题:“听说二位的合作非常默契,甚至有人说你们之间有心灵感应。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相处之道可以分享?”

刘耀文接过话筒,语气平静得如同在陈述事实:“亚轩是个很专业的演员,我们都在为呈现最好的作品努力。”标准答案,无懈可击,既赞扬了对方,又将一切归功于职业素养。

但主持人显然不满足于此,转向宋亚轩:“亚轩呢?和耀文合作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?我们都知道耀文老师是圈内出了名的‘难接近’呢。”这个问题带着玩笑的语气,却暗藏锋芒。

宋亚轩笑了笑,眼睛弯成月牙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话筒:“耀文老师教会我很多,不仅是表演上的...”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用词,眼神飘向刘耀文,又迅速收回,“如何在一个高压环境中保持自我,如何理解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。其实他不是难接近,只是...”他恰到好处地停下,留下引人遐想的空间。

这个回答出乎刘耀文的意料。它既真诚又隐晦,只有他知道其中的深意——那些深夜的症状发作,那些默契的相互缓解,那些无需言说的理解。

活动进行得出奇顺利。在接下来的游戏互动环节中,他们甚至不需要言语交流就能默契配合——刘耀文一个眼神,宋亚轩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移动;宋亚轩一个细微的动作,刘耀文就能心领神会该接什么话。

这种超越寻常的默契引起了台下粉丝的一阵阵尖叫,也让一些敏锐的媒体记者眯起了眼睛,手中的相机快门按得更加频繁。

中场休息时,两人被安排到专属休息室稍作调整。一进门,刘耀文就轻轻关上门,隔绝了外面的喧嚣,世界瞬间安静下来。

“还好吗?”他问,声音低沉,与台上那个彬彬有礼的演员判若两人。

宋亚轩点点头,靠在沙发上,揉了揉太阳穴:“比想象中好多了。可能是因为...”他没说完,但目光落在刘耀文身上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因为他们在一起。因为那种神奇的连接在不断缓解着症状,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,将外界的压力和刺激都过滤软化。

刘耀文在他身边坐下,两人之间保持着一个既不会显得过于亲密,又能感受到彼此存在的距离。沉默在空气中蔓延,却不令人尴尬,反而有种舒适的宁静。

“你的回答很聪明。”刘耀文忽然说,指的是台上那个关于“难接近”的评价。

宋亚轩愣了一下,才明白他指的是什么,不由得笑了:“实话实说而已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轻下来,像是分享一个秘密,“确实是你教会我,不必永远伪装坚强。有时候示弱也不是坏事。”

休息室陷入短暂的沉默。外面传来工作人员的脚步声和说话声,越发衬得室内的安静如同一层温暖的毯子,包裹着两人。

“有时候我在想,”宋亚轩忽然开口,目光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,“如果我们没有这种病,会不会还是这样...”

他的话没说完,但刘耀文明白他的意思。如果没有这种病,他们可能永远只是礼貌合作的同事,不会有机会看到彼此最真实脆弱的一面,不会产生这种奇妙的连接,不会有了了解对方伪装下的真实的机会。

“不知道。”刘耀文诚实地说,这是他一直避免思考的问题,“但事实是,我们有。”而且正因为有,才有了现在的他们,这种复杂而珍贵的联系。

休息时间结束,工作人员敲门提醒。两人同时起身,那一瞬间,他们的手臂轻轻相擦,布料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。

如同电流穿过,两人都微微一怔。不是因为症状缓解——症状早已在彼此的陪伴中减轻——而是因为那种连接带来的奇异感觉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,仿佛他们的身体已经记住了彼此的频率,渴望更多的接触。

“二位老师,该准备下一环节了。”工作人员的声音让两人迅速回到现实,戴上适当的面具。

接下来的环节是媒体群访。几家主流媒体获得了单独提问的机会,问题也更加直接深入。

大多数问题都在预期范围内,关于电影,关于角色,关于未来的计划。直到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女记者推了推眼镜,问出一个尖锐的问题:“二位的默契非常惊人,甚至超出了普通合作演员的范畴。有粉丝猜测你们私下关系非同一般,对此有什么回应吗?”

问题直白得几乎无礼。现场气氛一瞬间凝滞,连背景音乐都仿佛小声了一些。

刘耀文面不改色,语气平静如常:“演员的职业要求就是建立信任和默契。如果观众觉得我们做到了这一点,说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。”完美的回避,既没有直接否认,又将一切归因于专业素养,无懈可击。

但记者显然不打算轻易放弃,转向宋亚轩,抛出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:“亚轩前段时间曾被拍到前往一家神经内科专科医院,是否与近期状态不佳有关?这与二位的合作有关系吗?”

这个问题出乎所有人意料。刘耀文能感觉到宋亚轩瞬间的僵硬——不是因为症状,而是因为隐私被侵犯的震惊和不安。他的手指微微颤抖,脸色肉眼可见地白了一分。

就在宋亚轩不知所措时,刘耀文自然地接过话头,声音比平时冷了几分:“作为公众人物,我们对所有关心表示感谢,但也希望大家能尊重个人隐私。”他的语气依然平静,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目光直视那位记者,“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作品本身,而不是捕风捉影的猜测。”

记者似乎还想追问,但主持人已经敏锐地介入,引导向下一个话题,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。

采访结束后,回到后台,宋亚轩的脸色依然苍白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袖口。

“对不起,”他低声说,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,“我刚才差点...我不知道她会问那个...”

“你做得很好。”刘耀文打断他,语气罕见地柔和,“这个圈子就是这样,总会有人试图挖掘你的秘密。”他停顿了一下,补充道,“重要的是不要自乱阵脚。”

宋亚轩抬起头,眼中有着显而易见的担忧,像受惊的小鹿:“如果他们发现了...如果有人真的查出来...”

“那就等到那天再说。”刘耀文的声音很稳,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心感,“现在,我们只需要做好该做的事。”他没有说出口的是,他会确保那天永远不会到来。

活动终于结束,两人在保镖和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走向停车场。粉丝的欢呼和相机的咔嚓声在耳边回荡,闪光灯几乎让人睁不开眼,如同无数刺目的星辰。

就在即将上车前,人群稍微拥挤的瞬间,刘耀文感觉到宋亚轩的手指轻轻碰了碰他的手心,一个微小而迅速的接触,如同蝴蝶停留般短暂。

“谢谢。”宋亚轩低声说,声音几乎被周围的喧嚣淹没,然后迅速钻进了自己的车里。

回程的路上,刘耀文看着窗外流动的城市夜景,霓虹灯在车窗上拉出长长的光带。脑海中回放着今天的每一个细节:宋亚轩在台上的笑容,休息室里的对话,那个记者尖锐的问题,还有最后那个短暂的触碰。

那个记者的问题像一根刺,扎在他的意识中。是的,他们的默契超出了寻常范畴。是的,他们私下关系非同一般。但这些“非同一般”背后,是他们共享的痛苦和脆弱,是一种不被理解的疾病和一种神奇的连接,是黑暗中相互依偎的温暖。

手机震动,在安静的车厢内格外清晰。是宋亚轩发来的消息: 「今天谢谢你解围」 刘耀文盯着屏幕,指尖悬停片刻,回复:「份内之事」 犹豫了一下,他又加了一句,打破了以往的习惯:「症状如何?」 几乎是立刻,回复来了:「还好。你的连接比药管用[笑脸]」

刘耀文盯着那句话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形成一个罕见的、真实的微笑。那种奇妙的连接,不仅缓解了身体的痛苦,也悄然缓解了长久以来内心的孤独。他们像是两个在暴风雨中交换救生绳的人,彼此成为对方唯一的依靠。

他知道,从今天起,有些事情已经不同了。他们不再仅仅是共享一个秘密的两个人,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彼此的依靠和掩护,成为对方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安全港湾。

这是一种危险的关系,但也是一种温暖的连接。如同在寒夜中共享一簇篝火的旅人,明知火焰可能会引来危险,却仍贪恋那一点光明和温暖,宁愿冒险也不愿重回冰冷的黑暗。

车窗外,城市的霓虹闪烁如星河,延伸向看不见的远方。刘耀文闭上眼睛,感受着体内那种持续的、温和的舒缓感——那是距离他们分别还有数公里时就已经能感受到的连接,一道无形却坚实的桥梁。

这道光既温暖又危险,但他已决定不再逃避。

您看的是关于ABO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ABO,文轩,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