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第二十三章 无声的边界

书名:怀霁 作者:雨打柳树枝 本章字数:3077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那声被风铃切断的半句话,像悬在屋檐下的冰棱,在苏霁心里悄悄融化,滴答作响。周一的清晨,他提前二十分钟到校,教室里空无一人。晨光斜照,在他课桌上投下窗格的影子,光影交界处立着一瓶温热的燕麦奶,瓶身蒙着细密的水珠。

瓶底压着张便签,方怀清的字迹比平时收敛:「下午放学,篮球场边梧桐树下见。」没有称呼,没有落款,连标点都吝啬。苏霁摩挲着便签粗糙的边缘,指尖触到一行用铅笔极轻写下的、几乎被擦掉的附加句:「带画具。」

整个上午的课堂都隔着一层毛玻璃。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函数图像,曲线在苏霁眼里蜿蜒成梧桐枝桠的交错。方怀清始终挺直背脊坐在斜前方,回答提问时声音比平时低半个调,翻书页的指尖带着难以察觉的滞涩。

午休铃响,苏霁起身时被轻轻拉住手腕。方怀清站在走廊转角阴影里,眼睫低垂:“收到了?”

“嗯。”苏霁感觉腕间的皮肤微微发烫。

“关于画画的事。”方怀清松开手,指尖掠过他校服袖口,“很重要。”

黄昏的篮球场被夕阳浸泡成蜜色。梧桐树影拖得很长,叶片在暖风中沙沙作响。苏霁到的时候,方怀清正仰头望着树冠,白衬衫被风鼓动得像欲飞的鸟翼。听见脚步声,他转过身,手里捧着个深蓝布面的文件夹。

“坐。”他指着树下的石凳,声音被晚风揉得松散。

文件夹打开是厚厚一叠资料。第一页是市青年美术大赛的公告,截稿日期用红圈着重。后面附着往届获奖作品的分析笔记,笔迹是方怀清特有的工整,细密地标注着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。

“李老师说这个比赛适合你。”方怀清用指尖点着海报,“题材自由,评委偏好写实风格。”

苏霁怔怔地翻看。资料按门类分类,风景组获奖作品旁批注着「可尝试校园梧桐系列」,人物组页面夹着张苏霁速写的复印件——正是他在便利店值夜班的背影,旁边写着「日常场景的情感张力」。

“我查过评审团背景,陈教授偏爱光影对比。”方怀清的声音平静得像在学生会做报告,手指却无意识地捻着文件夹边缘,“你的逆光处理一直很好。”

他翻到最后一页,是张手绘的参赛时间表,从素材收集到完稿,每个阶段都留出充裕的修改时间。表格角落用铅笔淡淡写着几个备选题材:「暮色中的篮球场」、「雨后的便利店橱窗」、「图书馆的百叶窗光影」。

夕阳穿过叶隙,在时间表上投下跳跃的光斑。苏霁盯着那个「便利店橱窗」——正是他最近在构思的场景。

“为什么?”他声音发紧。

方怀清合上文件夹,梧桐叶的影子在他脸上晃动:“因为你的画值得被更多人看见。”他停顿很久,久到一只鸟扑棱棱飞过树梢,才轻声补充:“而我想看你走得更远。”

远处传来运球声,几个低年级生抱着篮球跑过。方怀清迅速退开半步,文件夹“啪”地合拢。等脚步声远去,他才重新开口,语气恢复平日的冷静:

“资料你可以带回去看。需要采风的话,我周末可以帮你留意场地。”

苏霁抱着文件夹站起身。布面被夕阳烤得温热,像揣着个小小的火炉。他走到篮球场边缘,回头看见方怀清还站在梧桐树下,白衬衫被晚风灌满,像鼓起的帆。

当晚的素描本上,苏霁画了一棵枝桠疯长的梧桐树。树冠笼罩着密密麻麻的箭头与标注,树根处有个小人正仰头接住飘落的资料页。他在画纸边缘写道:

「原来有些路,早已被悄悄照亮。」

而方怀清在日记本里贴上了美术馆讲座的票根。票根背面写着:

「我不敢说期待,只敢为你理清方向。但愿这些光,终能照见你应有的模样。」

月光透过两家相距三公里的窗户,照在各自未合拢的本子上。那些未出口的期待,在夏夜的风里悄然生长,比直白的言语更沉重,也更坚韧。

周二的美术室,李老师宣布参赛名单时特意多看了苏霁一眼。“市青年美术大赛,”她敲着黑板,“我们社有两个名额。”

苏霁低头翻着方怀清给的资料,发现其中一页用铅笔淡淡圈出了“最佳新人奖”的奖金数额——足够买三套进口画具,还能剩下大半年的画材费。

午休时方怀清出现在门口,手里拎着两盒颜料。“学生会清点物资,”他语气平淡,“多出来的。”

苏霁接过盒子,是最新出的水彩固彩,色卡上标着“博物馆级”。他想起上周自己确实在画材店橱窗前多停留了三分钟。

“谢谢。”苏霁摩挲着盒盖光滑的边缘。

方怀清靠在门框上,目光扫过苏霁摊在桌上的资料:“需要写生搭档的话,我周四下午有空。”

这话说得太自然,仿佛只是学生会长的例行协助。但苏霁看见他握在身后的手,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
周四的写生课,方怀清果然出现在后山凉亭。他带着速写本和测量工具,像个严谨的测绘员。

“这个角度,”他指着远处的教学楼,“逆光能突出轮廓。”

苏霁支起画架时,方怀清已经调好颜料盘。他递过来的画笔蘸满了恰到好处的钴蓝,正是苏霁想要的那个浓度。

整个下午,他们很少交谈。方怀清偶尔会指出光影变化,或者递来一杯温水。但当苏霁画到关键处皱眉时,总能在调色盘边发现新挤出的颜料,色相分毫不差。

日落时分,方怀清收起测量尺:“下周三初选,需要提前交三幅小样。”

苏霁点头。他看见方怀清的速写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时间数据,最后一页用红笔圈出“6月15日”——决赛截稿日,也是学期结束的前一天。

回程的校车上,方怀清坐在隔一条过道的位置。车经过便利店时,他忽然开口:“夜班太耗神。”

苏霁望着窗外闪过的霓虹灯,没有接话。但第二天,林姐就调整了排班表,把他的夜班全换到了周末白天。

周五的社团活动,方怀清带来一沓往届获奖作品的印刷品。他坐在角落整理资料,偶尔抬头看苏霁画画,目光像尺子般精准。

“左下角留白多了。”他路过画架时轻声说,顺手放下一张构图分析图。

苏霁对照着修改,发现画面果然更平衡。他转头想道谢,却见方怀清正在给新社员讲解透视原理,侧脸严肃得像在学术会议发言。

只有窗台上那盆新添的绿萝,叶片朝着苏霁的方向微微倾斜,暴露了浇水人停留的时长。

周末的图书馆,苏霁在艺术区翻找资料时,发现想要的画册都集中在最顺手的那层书架。书脊上贴着新写的索引标签,字迹工整得眼熟。

他抽出一本蒙克的画集,扉页夹着张便签:「焦虑感的色彩表达」。翻到《呐喊》那页,边缘有铅笔细注:“试试群青+赭石的渐变。”

窗外下起雨,苏霁收拾画具时,方怀清刚好从楼梯间转出来。“没带伞?”他握着滴水的长柄伞,肩头湿了一片。

两人挤在伞下走向公交站,方怀清把伞倾向苏霁这边,自己的右肩淋在雨里。上车时,苏霁看见他衬衫透出背脊的轮廓,水痕像幅抽象地图。

周一交小样前,苏霁在画室待到深夜。锁门时发现走廊长椅上放着保温袋,里面是温热的粥和字条:「食堂宵夜,多买一份。」

他喝着粥翻开手机,聊天框里静静躺着方怀清三小时前发的信息:「顶光适合画静物。」配图是美术室窗台的角度测算图。

初选当天,苏霁交上去的三幅小样全数通过。李老师拍着他的肩说评委特别欣赏《便利店夜景》的光影处理时,苏霁看见方怀清站在展厅角落,低头整理着评委名单,嘴角有克制的弧度。

傍晚他们并肩走在林荫道上,梧桐絮飘得像场细雪。方怀清忽然停下,从书包里掏出个眼镜盒。

“防蓝光镜片,”他推推自己的金丝眼镜,“长时间看屏幕用的。”

苏霁戴上试了试,世界蒙上温柔的琥珀色。镜腿调节得很松,正好符合他的头围。

“决赛在市美术馆,”方怀清望着飘飞的絮絮,“采风时我可以当模特。”

这话轻得像絮语,却重重落在苏霁心上。他看见方怀清被梧桐絮沾满的肩头,想起雨天伞倾斜的角度,想起凌晨的保温袋,想起资料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。

那些无声的边界,原来早被踏成了坦途。

夜色渐浓时,苏霁在画室完成新的素描。画上是戴眼镜的少年站在梧桐絮中,手里握着测量尺,尺子刻度幻化成漫天星辰。

他在画纸角落补上一行小字:

「有些光不必说破,自有千钧之力。」

而此刻的方怀清,正在台灯下修改决赛日程表。他把“陪同布展”的备注字号调小,在“模特档期”旁画了颗小小的星。

窗外,五月的暖风卷起满地落花,轻轻叩打着两个未眠人的窗。

您看的是关于校园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校园,双向暗恋,HE,命中注定,催更有用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