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上次见面过去半个月,我站在练舞房门口时,手里的“灵感集”已经写满了半本——有我琢磨出的结尾动作细节,也有标注着“可加碎步衔接”的修改建议。推开门的瞬间,就看到宋知暖正对着镜子比划,沙锤在她手里转着圈,浅绿丝带在空中划出弧线,和我视频里看到的样子一模一样。
“你来得正好!”她立刻跑过来,把自己的“灵感集”递过来,“我画了好几个‘星光散开’的结尾方案,你看看哪个更有感觉。”我凑过去看,纸上画着不同的动作示意图:有的是两人同时向外旋转,有的是一高一低展开手臂,最下面那个还标注着“加沙锤轻抛动作,像星星落地”。我指着最后一个方案:“这个好!抛沙锤的瞬间,我们同步展开手臂,刚好能呼应开篇的柔腕动作,首尾呼应更完整。”
她眼睛一亮,立刻把乐谱铺在把杆上,调出王老师调整后的音乐:“那我们现在就试!先从托举动作接过来,落地后走三步碎步,然后抛沙锤、展臂,你看这样节奏对不对?”我们跟着音乐试跳,刚到抛沙锤的环节就出了错——我抛得太急,沙锤差点掉在地上,宋知暖眼疾手快接住,两人都笑了。“别急,”她握着我的手,慢慢演示抛沙锤的力度,“手腕轻轻发力,抛到和肩膀齐高就行,就像把星星轻轻放在空中。”
我们反复练习了十几次,直到抛沙锤的动作和展臂完美同步。当音乐走到最后一个音符时,我们同时抛出沙锤,手臂向两侧缓缓展开,影子映在镜子上,真的像星光散开的样子。宋知暖看着镜子里的我们,突然小声说:“你还记得大学时我们说,要编一支‘有始有终’的舞蹈吗?现在终于快做到了。”我点头,心里满是酸胀又温暖的感觉——那些年没说完的话、没完成的约定,都在这支舞蹈里慢慢补全了。
练到中午,我们坐在练舞垫上吃外卖,宋知暖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录音笔:“我录了点环境音,你听听能不能加进音乐结尾。”按下播放键,细碎的风声混着远处的蝉鸣传来,还有我们之前在雨中练舞时的沙锤声。“王老师说结尾可以加几秒轻音过渡,”她眼里闪着光,“把这些声音加进去,就像把我们练舞的时光都藏进音乐里。”我靠在她肩上听着,突然觉得这支舞蹈不只是为了比赛,更是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的缩影。
下午我们开始串完整的舞蹈,从开篇的柔腕、雨中练过的过渡动作,到托举和结尾的“星光散开”,音乐一遍遍地在练舞房里回响。起初还会在碎步衔接时跟不上节奏,宋知暖就拉着我的手,一步一步数着拍子:“一、二、三,碎步要轻,像踩在云朵上。”她的手心暖暖的,带着熟悉的力量,我跟着她的节奏调整,不知不觉间,整套动作终于流畅起来。
跳完最后一遍时,我们都累得坐在地上,沙锤放在腿边,艾草香囊的味道混着汗水的气息飘在空气里。宋知暖把两半“灵感集”拼在一起,在最后一页画了个完整的舞蹈框架图,旁边写着“全篇完成!从雨幕到星光,我们的舞蹈有故事了”。我看着拼在一起的笔记本,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民宿拆开它的样子——那时还是空白页,现在却写满了动作、节奏和我们的约定,像一幅终于拼完整的拼图。
晚上回去的路上,我们特意绕到音像店,橱窗里还在播放全国赛的视频。宋知暖指着屏幕:“下次我们站在上面,也要跳出这样的默契。”我握着她的手,脖子上的沙锤吊坠和舞鞋吊坠贴在一起,冰凉的金属带着温暖的回忆:“一定会的,我们已经把所有的故事都放进舞蹈里了。”
分别前,宋知暖把录音笔递给我:“你明天把环境音发给王老师,让他帮忙加进音乐里。”她又摸了摸我的口袋,确认艾草香囊还在:“练舞别太拼,累了就休息,我会每天视频陪你练。”火车站的灯光落在她脸上,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分开时,她跟着火车跑的样子,眼眶有点发热:“全国赛见,到时候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,我们的舞蹈里,有星光,有雨幕,还有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。”
火车开动时,她挥着手里的沙锤喊:“记得发环境音!”我趴在车窗边点头,看着她的身影渐渐变小,手里的“灵感集”贴着胸口,带着纸张的温度。回到家后,我把完整的舞蹈框架图拍下来发给王老师,又翻开“灵感集”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和知暖编完结尾动作,舞蹈全篇完成。期待全国赛,期待和她一起站在聚光灯下。”
睡前练舞时,我戴着两个吊坠,跟着完整的音乐跳了一遍。抛沙锤的瞬间,我抬头看向窗外的星星,突然觉得它们比往常更亮——就像在为我们祝福,为即将到来的全国赛,为我们终于拼完整的梦
希望大家喜欢我写的这本小说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,你们也可以提出来在评论区。我都会按照你们的意见去改。这是我第1次写小说,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提出来,用读者看到我这个做人的诚意,所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。你们都可以说出来,在评论区我都会改 谢谢大家的喜欢。如果大家真的喜欢我这本小说的话。请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看的,看到你们的留言我也会开心的。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,大家多多包涵,提出意见就好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